和尚二公的传说(民间故事)

在黔中安顺的东面,有一条清清的邢江河,邢江河畔,有一个传统的屯堡村寨,叫周官屯。这里保存着古朴的大明遗风,有名扬海外的傩雕艺术,更有古传今颂的许许多多人文传奇故事。刘官乡周官村的“和尚二公”便是老百姓心中的圣人。

图片[1]-民间故事:和尚二公的传说

屯堡人是一个信仰“三教”(道家、儒家、佛教)合一汉民族群体,他们恪守着祖辈的遗训,传承着自身的文化习俗,忠孝仁义,行善积德更是他们的传统美德。

每一个屯堡区域内,都有屯堡人信仰集会的场所,也有烧香敬佛的净地,富裕的大的屯堡村寨都有寺庙。小的屯堡村寨没有寺庙也会修一座寨门土地庙。

在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,就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寺庙,村里人俗称“大庙”。由于周官人们的勤劳,且受神灵的保佑,这里的人民丰衣足食,安居乐业在这片故土。

在周官大庙上,传说有一个和尚,很是爱惜周边的人民,寺庙拥有自己的一片肥肥沃耕种土地,每年地里种植收获的粮食,他除了每年寺庙的香火开销,几乎都用来救济附近的穷苦人家。出家之前,他在家里排行老二,所以,人们叫他“二公”,而二公这个词在每个家族都有这样的称谓,结合他的身份,人们尊称他为“和尚二公”。

道光年间,由于交通落后,为了改善周官的交通环境,他自己带头,并号召村里富裕的秦、杨、周、鲍、洪几大家族集资,修建了两条石街路(现上街挑水台路口立有一块石碑,石碑上面清晰记录着当时捐资的情况。),铸造了一口大钟。

据村里的老辈人传说,为了铸造能见证周官繁荣的物件,专门请了一个铸钟大师来铸造,把铸造的缘由以及每个家族和家庭的捐资情况全部雕刻在大钟上。大师铸造完大钟后,人们不是关心它的什么,而是在乎它的音量和音质,所以,有人好奇地问大师,大钟的声音能传多远,大师说,能传多远现在不说,等他走了几个时辰之后,才能敲响,他走到哪里,就能在哪里听到钟声。说完大师上路了,大师走了2个小时之后,人们等不及了,也因为大伙不太相信大师的话,所以,就敲响了大钟,大钟敲响之后,七眼桥的人们听到了钟声,那个时间,大师也才走到七眼桥,后来,人们很为这事懊悔,如果再多等几个时辰,钟声就能传得更远。

关于这口大钟,很遗憾,在“破四旧”时期,大钟被政府没收,多少年来,我们试图多方查找,后来听说有人在贵阳黔林公园见过,听到这个好消息,我们前往贵阳查找,到处打听,通过公园工作人员介绍,以前是有过一口大钟,但是,后来不知道是谁拿走了,那是文物,应该是被文物相关部门拿走了,结果我们又只能以失望而告终,现在,大钟到底在哪里,或许只有大钟知道了。

和尚二公一生行善,救济了附近的屯堡人,尤其是周官村民,只要人们有困难,他都慷慨施助,因此,人们把他当成了救世主,人们一旦遇到难事,第一个就想到请他帮忙,也正因为如此,他的功德一直扎根于附近的人们心中,人们为了颂扬他的大善德,编撰了一句口头禅世世代代在民间流传。“荷蔴荷我,和尚二公保我”。(荷蔴:蕁麻,俗称荷蔴,一种带刺的麻醉植物,自然生在在田间地坎,一不小心就会碰到,碰到后就会被它的刺扎着,麻痛难受,不知所措,因此常常会被荷蔴扎着后放到头部,一边搓头发,一边说,荷蔴荷我,和尚二公保我)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